少數族裔|表達藝術助尼泊爾婦女打破隔離 機構:希望她們視港為家

社會

撰文: 陳展棋

發布時間: 2024/10/28 00:00

最後更新: 2024/10/28 14:46

分享:

分享:

Bhanu、Ash Maya、以及註冊藝術(表達藝術)治療師李慧莊。(陳展棋攝)

少數族裔融入社區其中一個困難是言語不通,有機構去年起引入表達藝術概念,聯繫區內尼泊爾婦女。透過表達藝術、生死教育、以至與本地長者一同參與活動,希望可以令少數族裔長者的焦慮感減低,「我們希望他們視香港為第二個家,而不是外國地方。」

計劃團隊由表達藝術治療師組成,恆常每星期舉行一次活動,每個小組為期6星期,例如透過簡單舞動、視覺藝術創作等表達自己,另亦有特別活動與本地長者接觸。機構負責人表示,長者首次參與活動時感到害羞,不過其後亦開始適應、並參與活動。

72歲的Ash Maya Limbu、以及62歲的Bhanu Gurung均來港多年,其中Bhanu更是由1997年抵港,換言之於香港已居住4分之一個世紀。

兩人透過翻譯表示,未參與活動時,如於香港有難過的時候感到無助,由於言語障礙,購買以及求診亦有不少障礙,參與活動時可以與治療師跳舞,過程十分開心。

Bhanu透露曾有心臟毛病,因此生死教育的活動令她有深切體會。Ash Maya、以及Bhanu表示,參與工作坊對個人精神健康有好處。組織者表示,尼泊爾人民族文化中,女性需照顧丈夫,雖然這個文化未必代表夫妻關係不好,但她們間中亦會分享照顧家庭面對的壓力。

(陳展棋攝)

(陳展棋攝)

香港表達藝術治療服務中心服務總監、註冊藝術(表達藝術)治療師李慧莊表示,少數族裔長者太難跨過言語障礙,「佢地的圈子好緊密,踏一個站(鐵路),由元朗到錦上路都難以發生;好少會可以進行心理治療,當有問題亦很難得到幫手。」

李慧莊續指,媳婦身為照顧者,隨丈夫來港,多年亦鮮有接觸本地社區。她表示,有長者過往於尼泊爾因暴風雪困於家中,五天沒有進食,透過活動釋放當時的創傷。由於亦有類似表達藝術的文化,因此婦女對文化藝術並不陌生。希望透過活動,令長者當遇到問題,能夠獲得協助。

活動中從中分享生死觀、以及對愛的看法。機構與中大心理學系合作了解活動成效。李慧莊表示,表達藝術有助改善情緒,長者自評的得分均增長了12至18%,生死教育成效尤其顯著。目前計劃由領展資助,並推展到2025年,機構希望可以繼續幫助這班長者躺開心懷。

最新影片

🎓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,入HKET App即睇!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 【家事百科全書】